-
《明雩篇》-王充
“雩”(yú鱼)是我国古代专门为求雨而举行的祭祀。王充在本篇阐明了自己对雩祭的观点。前一部分驳斥天人感应论,后一部分说明人君举行雩祭是对人民的关怀。他明确指出,“旸(晴)久自雨,雨久自旸”,水旱灾害是...
-
《书证》-佚名
书证是指以其内容来证明待证事实的有关情况的文字材料。凡是以文字来记载人的思想和行为以及采用各种符号、图案来表达人的思想,其内容对待证事实具有证明作用的物品都是书证。书证从形式上来讲取决于它所采用的书面...
-
《彭文憲公筆記》-明彭时
(彭文宪公笔记,一卷,明彭时撰。时,安福人,字纯道。正统十三年进士第一,授修撰。宪宗时累官兵部尚书,文渊阁大学士,进少保。立朝三十年,卒赠太师,谥文宪。明史卷一七六有传。是书记正统至成化年间朝事,平实...
-
《梅仙观记》-杨智达
南宋场智远编。一卷。底本出处:《正统道藏》洞玄部记传类。
-
《灵台经》-佚名
撰人不详。底本出处:《正统道藏》洞真部众街类。
-
《齐俗训》-佚名
率性而行谓之道,得其天性谓之德。性失然后贵仁,道失然后贵义。是故仁义立而道德迁矣,礼乐饰则纯朴散矣,是非形则百姓眩矣,珠玉尊则天下争矣。凡此四者,衰世之造也,末世之用也。
-
《修权》-佚名
修权即修整权力,也就是该如何使用权力。商鞅指出国家治理好的三个因素,那就是法度、信用、权力。权力由君主独撑,法度、信用是君主臣下共同建立并遵守,这三者不可偏废。同时商鞅提出了“任法去私”,反对以权谋私...
-
《儒行》-佚名
《儒行》,是《礼记》中的第四十一篇。《儒行》通过孔子与鲁哀公的对话,从各个方面描述了一个真正儒者的行为是什么样子的。
-
《大六壬括囊赋略疏--刘英忠》-刘英忠
一气初判,二仪肇彰。设四时以成象,布六壬以配方。吉凶本末之端,生于好恶;祸福推移之始,造用柔刚。
-
《平蠻錄》-王轼
轼字用敬,公安人,天顺甲申进士,官至南京兵部尚书,参赞机务,谥襄简,事迹具《明史》本传。史称轼於弘治十三年督贵州军务,讨普安贼妇米鲁。用兵五月,破贼砦千馀,尽平其地。是编所录,即其奏捷之疏也。